内容摘要: 3年来,和灾区群众一样,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推进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线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为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。像成都市司法局一样,为加快恢复重建提供法律服务的情形几乎遍布灾区每个角落。
从灾难走向新生,从痛苦走向希望。3年来,和灾区群众一样,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推进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线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为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。
四川省司法厅以灾区司法所建设为核心,全力抓好司法行政系统恢复重建工作,全省39个极重受灾县应建未建的司法所全部纳入重建规划,倒塌的办公用房纳入重建,受损的办公用房纳入维修;全省重灾区司法行政机关共有835个项目列入重建规划,监狱系统8个项目也分别列入了国家和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,重建和维修加固总面积344665平方米……
在灾后重建中,四川省监狱劳教系统全面落实“首要标准”,深入推进监管改造体系建设,构建了“大安全”、“大教育”、“大执法”的监管工作格局。据了解,灾后重建以来,四川省平均每年为两万多名服刑人员办理减刑,平均每年为800多名服刑人员办理假释,减刑率和假释率目前已达32.4%和1.13%。同时,不断深化分类管理和分类教育,加强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,特别是对9000余名重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干预,连续两年组织近500名家在重灾区、家庭有人员伤亡、家庭财产损失严重等服刑人员回家探视,确保服刑人员思想稳定。2009年,四川监狱系统实现服刑人员“零”脱逃,去年又实现了监狱安全、安全生产、疾病防控等“六零”目标。四川劳教系统连续5年实现“四无”,通过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,总结出“常青藤生命复原戒毒模式”和“蓝莲花家园”艾滋病集中管理模式。
震后恢复重建,除了紧张的一线施工外,一些困扰灾区的社会问题急需用法律服务去化解。成都市司法局着眼重建过程中群众对法律的现实需求,组建了由100名律师组成的“律师灾后法律服务队”,分赴灾区宣传法律,疏导化解矛盾,安抚受灾群众心理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;同时,组建了20名民事法律事务专家律师组,专题研究因地震引起的合同履行法律问题,婚姻、家庭、继承等法律问题,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法律帮助,为受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作技术支撑。
像成都市司法局一样,为加快恢复重建提供法律服务的情形几乎遍布灾区每个角落。
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,四川省司法厅出台了《关于做好灾后重建阶段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,要求全省律师队伍主动搭建律师与政府、企业之间法律服务的对接平台,全面介入灾后地方恢复重建规划的制定,全程跟进服务投资援建项目。
3年来,四川省律师平均每年担任法律顾问1.4万家,共办理各类案件22.5万件,非诉讼法律事务11.6万件,为当事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0余亿元;全省公证机构平均每年办理各类民事经济公证40余万件,司法鉴定机构平均每年办理案件5万余件,为全省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。
今年元旦前夕,都江堰聚源镇泉水村3组骆某等9户村民搬进了自建的新房。对于9户村民来说,能够住进新房,得感谢都江堰市司法局聚源司法所的干警们,因为是司法所人员牵头,为村民们化解了与施工方的合同纠纷,保证新房的顺利修建。
类似的纠纷问题,在灾后重建中时有发生。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积极融入“大调解”工作体系,发挥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作用,及时利用调解手段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,避免因利益之争爆发冲突,危及灾后重建秩序。
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尤其是6个重灾区司法局围绕涉灾矛盾纠纷以及边界、医患、征地拆迁等新型涉稳因素,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,及时掌握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隐患,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网络优势,积极拓展矛盾纠纷调解领域,发展行业性、区域性和社团、中介组织的人民调解组织,组织开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,化解了一大批多年积累的矛盾。3年来,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共排查矛盾纠纷44.68万件,受理并调处127.87万件,调解成功率96.9%,防止矛盾激化5.15万件。
在狠抓灾区纠纷化解的同时,四川司法行政系统还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,对全省尤其是灾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,落实管控措施,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力度,逐一强化各项帮教措施,确保了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、不漏管,最大限度消除了灾后重建中的不稳定因素。